首页>>社会化热点>>
《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》发布
- 时间:2024-05-09 09:36
- 来源:建设行业信息网
近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,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有关情况,由国务院普查办会同应急管理部、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组织编制的《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》(以下简称《公报》)正式发布。
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自2020年5月启动,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展、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,也是一项重大的国力国情调查。据介绍,本次普查开展了地震、地质、气象、水旱、海洋、森林和草原火灾6大类23种灾害和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,形成了覆盖国家、省、市、县4级的评估与区划成果。完成了国家、31个省(区、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、333个地市级行政区、2846个县级行政区的单灾种风险评估与区划、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任务涵盖危险性评估成果、风险评估。
相关负责人表示,本次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,创造了多个第一次。如在调查成果方面,第一次全面摸清了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“家底”,形成了具有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的房屋建筑海量数据成果,全国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“数字身份证”;第一次开展了对全国灌木、草木、枯落物的普查,填补了全国林下植被可燃物载量空间信息的空白;第一次全面掌握了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信息和灾害属性;第一次完成了对全国县、乡、村公路、桥梁、涵洞等普查,采集了全国公路设施的抗震、防洪等设防信息,形成了全国国省干线公路承灾体风险数据库、全国水路承灾体风险数据集等。
《公报》是本次普查成果的具体呈现,主要采用“1+10”的模式,其中“1”为本次普查的总体情况,重点介绍3年多来普查工作情况;“10”主要是成果情况,包括综合性成果和行业成果。
《公报》第六号显示,住房城乡建设部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部署,组织全系统260多万人参与,完成全国城乡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。
其中,住房城乡建设部共组织绘制城乡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图斑6亿多个,扣除厕所、杂物房、车库、养殖圈舍等农村辅助用房、在建工程以及构筑物、农业大棚等不属于房屋建筑的,共调查城乡房屋建筑3.54亿栋,总建筑面积1280亿平方米,其中城镇房屋(含住宅和学校、医院、商场、写字楼、厂房等建筑)4738.8万栋、662亿平方米,农村房屋(含住宅和公共建筑、商业建筑、文化建筑等建筑)3.07亿栋、618亿平方米。共调查与防灾应急相关的市政道路23万条,市政桥梁9万座,供水管线44万条。
此外,住房城乡建设部坚持“边普查、边应用、边见效”的原则,将普查数据应用于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,不断拓展深化成果应用。
(宗 边)
友情链接
-
| 中国建筑
| 中国铁建
| 第一商用汽车
| 中国建造师网
| 数字化企业
| 中国交通新闻
| 中国项目招标
| 中国基础建设
| 建筑网
| 中国名企排行
| 山西建筑考试
| 中国城市网
| 中国建材市场网
| 中国工业新闻
| 综合节电
| 中国新闻网
| 工程建设
| 中国日报网
| 中国能源新闻
| 建材之家
| 城市交通网
| 中国工程网
| 中国港湾
| 中国路桥
| 全球贸易网
| 环保科技
| 国联资源网
| 绿建之窗
| 鲁班大学
| 一览路桥网
| 中国铁路
| 中国城镇
| 五展六会
| 新型建材
| 虫筑网
| 中国电建
| 建筑信息
| BICES 2025
| 冶金工业
| 中国交建
| 中国中铁
| 阿拉丁
| 河姆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