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>政策法规>>最新发布>>
依法治“欠”方能助力护“薪”
- 时间:2022-01-07 09:32
- 来源:中国建设报
临近春节,为保证农民工拿到应得的“血汗钱”,多部门联合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,经过各方共同努力,根治欠薪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。在取得成绩的同时,相关部门正在加大“治本”力度。因为,抓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兑现,必须高悬法律利剑,坚持依法治“欠”,方能助力护“薪”,从根本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。
农民工“讨薪难”几乎年年发生,特别是临近春节时段更为突出和集中。事实上,农民工“讨薪难”,不仅损害了农民工的切身利益,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。
农民工的工资收入,是劳动所得,也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》赋予劳动者的最基本权利。近年来,各地政府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,都制定和出台了一些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政策规定,取得了一定成效。但从全国来看,农民工“讨薪难”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。
对此,笔者建议,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农民工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,充分认识农民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,把保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底线守好、护好。
二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形式,依法依规解决农民工“讨薪难”问题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抓早、抓小、抓预防作为治“欠”的发力重点,把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。要提前深入企业,尤其是建筑业企业和私营企业,认真进行底数摸排,妥善做好协调工作,引导企业合理兑现农民工工资。
三是要健全和完善监管机制,让法律规定和各项制度落地生根,继续完善工资专用账户、实名制、总包代发制、工资保证金等办法制度,政府、企业、银行三方联动,做到专款专用,让农民工工资进入“保险箱”。
四是要加大惩戒力度,大力营造欠薪者不想逃、不能逃、不敢逃的良好法治氛围。对企业没有正当合法理由,“肆意逃薪”和“恶意欠薪”的不法行为,不妨从行政部门查处、司法机关立案惩戒、行业部门强力监管等多角度、多层面进行全程跟踪和全程警示,以震慑促善治,积极营造诚信用工的健康社会风尚。
五是要增强农民工的法治意识,帮助他们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许贵元
友情链接
-
| 中国建筑
| 中国铁建
| 第一商用汽车
| 中国建造师网
| 数字化企业
| 中国交通新闻
| 中国项目招标
| 中国基础建设
| 建筑网
| 中国名企排行
| 山西建筑考试
| 中国城市网
| 中国建材市场网
| 中国工业新闻
| 综合节电
| 中国新闻网
| 工程建设
| 中国日报网
| 中国能源新闻
| 建材之家
| 城市交通网
| 中国工程网
| 中国港湾
| 中国路桥
| 全球贸易网
| 环保科技
| 国联资源网
| 绿建之窗
| 鲁班大学
| 一览路桥网
| 中国铁路
| 中国城镇
| 五展六会
| 新型建材
| 虫筑网
| 中国电建
| 建筑信息
| BICES 2025
| 冶金工业
| 中国交建
| 中国中铁
| 阿拉丁
| 河姆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