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!

设为首页   加入收藏

首页>>政策法规>>案例分析>>中国城镇>>

“解危+改造”完善小区功能

  地点: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钟楼南村北村小区

  小区由于建成时间较长,建筑存在屋面漏水、外墙脱落、道路破损、设施匮乏以及部分建筑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。

  数据:建于上世纪80年代

  居民1377户

  楼栋65栋

  建筑面积14.1万平方米

  投资0.85亿元

  针对钟楼南村北村小区存在的危房问题,当地加固了危房建筑,提升了居住安全指数。同时,进一步完善小区功能,根据“一老一小”需求,配套建设了邻里中心、老年食堂等设施,广受居民欢迎。

  ●改造亮点:因地制宜,采取“解危+改造”思路。

  由于钟楼南村北村小区建筑施工工艺属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当时施工质量、规范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,导致北村存在危房7幢,南村存在危房8幢。每当台风来临,居民的转移工作成为街道社区的一个老大难问题。

  当地通过由街道牵头、房屋管理部门配合的方式,请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房屋加固解危,在危房浇筑基础、外侧结构梁时,街道社区挨家挨户上门劝解并要求暂时撤离住所,防止意外发生。

  借助此次老旧小区改造,当地完成了对小区内15幢C级危房建筑进行加固后改造,是当地第一次以“解危+改造”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的老旧小区改造。通过这次加固解危,从源头上解决了安全隐患问题,用危房隐患的“减法”,带来居民安全和人居环境的“加法”,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居住安全指数。

  ●改造亮点:党建引领,组建红色监督小组。

  在老旧小区改造之初,组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临时党支部,将改造指挥部、施工单位、设计单位、监理单位、街道、社区、居民骨干中的党员力量等统一整合,把“党支部”设到改造现场一线。

  同期,设立了由热心且有一定威望的居民组成的红色监督小组,分片包干,网格化巡逻走访,负责对改造小区的施工质量、施工进度、施工效果进行监督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,不拖延、不放任自流,促进问题解决。通过红色监督小组的常态化、网格化巡查,发现问题45起,及时化解矛盾纠纷32起,纠纷调解率达100%。

  施工现场项目部设置居民接待室,由工程项目部总负责,社区红色协管员配合。共接待了约50人次的居民到访,及时解答处理居民提出的通行不便、施工扰民等100余个问题,架起了施工方和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。

  ●改造亮点:丰富场景,配套建设邻里中心。

  当地把未来社区建设理念融入老旧小区改造的全过程,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。

  为满足社区的未来场景建设中“一老一小”的功能需求,进一步补齐老旧小区配套服务短板,建设了2000余平方米的邻里中心,设有日间照料中心、幼儿活动中心、老年食堂、阅览室、医疗咨询室等,并有青少年活动室,增进了“祖孙情”。

  老年食堂开业以来,日均就餐人数约200人。邻里中心开展活动超120场,参与人次超1.1万人次。

  安 丽




品牌推荐



友情链接